类和数据类型、类的继承
类和数据类型
python3中统一了类与类型的概念,类就是类型
1 | class Foo: |
- lis和lis2都是实例化的对象,因此lis使用append方法和lis2无关
1 | lis.append(7) |
list.append()方法原理
1 | class OldboyStudent: |
对象的高度整合
没有对象
- 以未来我们要连接数据库举例,如果没有面向对象的思想,我们只要想要使用一个方法,就必须得这样做
1 | import pymysql # 连接mysql的三方库,可以pip3 install pymysql安装 |
- 由于host、port、db、charset可能是固定不变的,sql一直在变化,因此我们通过上述的方法实现不同的sql语句,非常麻烦,因此我们可以改用默认形参
1 | def exc1(sql, host='1.1.1.1', port=3306, db='db1', charset='utf-8'): |
- 虽然是用默认参数简化了操作,但是对于不同引用的对象,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或者我们需要对exc2方法进行修改,这是非常麻烦的,因此可以考虑使用面向对象
有对象
- 有了面向对象之后,对于上述的例子,我们可以这样做
1 | import pymysql |
- 对于上述发生的现象,我们可以总结对象其实就是一个高度整合的产物,整合数据与专门操作该数据的方法(绑定方法)
面向对象基础小结
面向对象编程
面向过程编程:类似于工厂的流水线
- 优点:逻辑清晰
- 缺点:扩展性差
面向对象编程:核心是对象二字,对象属性和方法的集合体,面向对象编程就是一堆对象交互
- 优点:扩展性强
- 缺点:逻辑非常乱
类与对象
- 对象:属性和方法的集合体
- 类:一系列相同属性和方法的集合体
现实世界中先有对象后有类,python中先有类,再实例化出对象
对象的属性的查找顺序
先对象本身-–>类–->父类-–>父类的父类-–>object–->自己定制的元类-–>type
给对象定制独有属性
1 | class People: |
对象的绑定方法
1 | class People: |
类与数据类型
1 | lis = [1,2,3] # lis = list([1,2,3]) |
类的继承
什么是继承
- 继承是一种新建类的方式,新建的类称为子类,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
- 继承的特性是:子类会遗传父类的属性
- 继承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
为什么用继承
- 使用继承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
对象的继承
- Python中支持一个类同时继承多个父类
1 | class Parent1: |
- 使用bases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继承的类
1 | print(Sub1.__bases__) # (<class '__main__.Parent1'>, <class '__main__.Parent2'>) |
- 在Python3中如果一个类没有继承任何类,则默认继承object类
- 在Python2中如果一个类没有继承任何类,不会继承object类
1 | print(Parent1.__bases__) # (<class 'object'>,) |
类的分类
新式类
- 继承了object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,都是新式类
- Python3中所有的类都是新式类
经典类
- 没有继承object的类以及该类的子类,都是经典类
- 只有Python2中才有经典类
继承与抽象
继承描述的是子类与父类之间的关系,是一种什么是什么的关系。要找出这种关系,必须先抽象再继承,抽象即抽取类似或者说比较像的部分。
抽象分成两个层次:
- 将奥巴马和梅西这俩对象比较像的部分抽取成类;
- 将人,猪,狗这三个类比较像的部分抽取成父类。
抽象最主要的作用是划分类别(可以隔离关注点,降低复杂度),如下图所示:
继承:基于抽象的结果,通过编程语言去实现它,肯定是先经历抽象这个过程,才能通过继承的方式去表达出抽象的结构。
抽象只是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,一个动作或者说一种技巧,通过抽象可以得到类,如下图所示:
继承的应用
- 牢记对象是特征与功能的集合体,我们可以拿选课系统举例
1 | class OldboyPeople: |
- 对象查找属性的顺序:对象自己—》对象的类—》父类—》父类。。。
1 | print(stu1.school) # oldboy |
属性查找练习
1 | class Foo: |